廣告

為何清朝士兵的衣服要分「兵」和「勇」?...原來差別待遇這麼大啊!

新奇古怪

 
    

前幾年清宮戲大紅的時候,不只是皇宮讓人印象深刻,就連各行各業所傳的衣著也讓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比如清朝士兵們的穿著,衣服上常常有一個圓圈作為標誌,而圓裡面又寫著「兵」的字樣,不過也有的字樣是「勇」,同樣是士兵,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呢?難道士兵之間也分著等級嗎?

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這就使得有些做過士兵的人還存活在民間,親自為人們解答了這個疑惑,衣著款式雖然哪裡都是一樣的,但就是這麼一個字的差別,士兵所受的待遇也是截然不同的。

要解釋這個疑惑,那麼就要談起清兵的起源了,清朝並不是由漢人創立,而是滿人創立,可八旗制度卻是早已存在,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赤就已經創建了民兵合一的八旗制度,正黃旗,正藍旗,正紅旗,後又增設了四旗。

 

在滿族中,稱自己的軍隊為八旗軍,滿八旗是最為高等的軍隊,其餘的漢八旗和蒙八旗都略低一等,這個在清宮劇中也是常見的,即使是妃子的出身也分得三六九等,那麼軍隊更是如此,可這三軍都被皇帝統一管理,除此之外清朝還在民間收了許多的男子作為補充軍隊,有曾經的漢人軍隊,也有招降的士兵,還有民間徵收的農民,組成比較複雜,是為「兵」。

廣告

而這其中主要由漢人所構成的軍隊便稱為「綠營軍」,人數眾多,遍及全國各地,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京城則是由滿足精銳部隊負責,可也僅限於京城。他們待在最安全的地方,一般不會發生 叛 亂。

 

清朝安定後,打仗的通常都是中底層士兵,真正的高層士兵子弟只需要享受優厚的待遇,貪 圖 享 樂,絲毫忘記了先輩們曾經那麼 辛 苦 地保家衛國,只是一代更比一代 墮 落,曾經的精銳部隊也變成了後來的 費 人,度過了最為強盛的康乾時代,安逸的生活讓他們連馬 都不會 騎,只會 尋 歡作樂。


影視劇中的八旗貴族為了在朝廷上佔有更高地位,只顧著明 爭 暗 鬥,卻忽略了本該屬於他們的 戰 場,而是漢人軍隊佔領了 戰 場。立下了赫赫戰功。雖然這是藝術創作,但基於現實,八旗貴族確實是居安不思 危 了。

 

但經常參 戰 的綠營軍可比他們強了百倍,三藩之亂就是由他們鎮壓,眼看漢人軍隊發展得如此強大,身為滿人的雍正皇帝看不下去了,生怕被漢人奪回了天下,嚴令肅改滿八旗軍,誓要恢復當年的強盛,這才一改滿軍的 墮 落 風氣。

廣告

無論是哪支八旗軍,還是漢人軍隊,他們都是在為國家效力,是正規的軍隊,需要日常的訓練,時刻做好打仗的準備,由國家供養他們,這些便都是「兵」,但還是因為血統問題,他們所受的待遇有些 偏 差。

 

那「勇」是如何出現的呢?比如綠營軍在鎮壓三藩之亂的時候,軍事力量有些不足,便從民間臨時徵收了許多的鄉勇人士,經過訓練後與他們一同上陣,等到結束後,他們就可以回家,無需再待軍營訓練,這樣看來,「勇」似乎就是國家臨時的雇傭兵,談不上屬於赦免兵種,也談不上享受什麼國家待遇。


多次碰到大規模的出征,那麼身著「勇」衣著的士兵也就多了起來,使得他們較為常見,其實鄉勇也是可以被轉化為正式士兵去守衛土地的。清朝末年,曾國藩便這樣做了,只不過鄉勇並非為國家正式承認,而是在他手中「正式承認」,他將鄉勇稱為「練勇」,享受著正式士兵的待遇,歸他一人所有,士兵們也聽從他的命令,就這樣形成了一支軍隊,後來的湘軍也是來源於此。

廣告

其實 貧 苦 的農民百姓也只是缺少一個機會,只要有人給他們一份正當的職業,比如招募「勇」軍,只要發放糧餉,長期穩定,他們也是可以成為英雄的。

 

這樣看下來,「勇」和「兵」的區別就挺明顯的了,一個是為國效力,正式編製,而另一個是為個人效力,只要不 危 及到國家的統治,必要時可以幫助維護清朝的統治,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也就可以存在,否則在強大的軍力下,私人軍隊根本是無法存活的。這便有人說道,「兵」是親娘 養的,而「勇」是後娘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