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歐美「排隊槍斃」打仗..看似87為何超流行?站第一排豈不是死定..怎還能稱霸全世界?

兩性與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17、18、甚至直到19世紀上半
歐美士兵在打仗的時候都成「排隊槍斃陣型」?


那時候的人到底都在想什麼?XDDD
這樣不就是在比誰的人比較多而已嗎?
然後站在第一排的不就必死無疑??



事實上,隨著火器的不斷改進,槍械最終取代了冷兵器成為了歷史的主流。但是我們在看外國的歷史劇的時候會發現,那時的士兵全都端著槍排成排互相對射,這種看似傻缺的戰術也被戲稱為「排隊槍斃」。但是在我們現代人眼裡,線列步兵這種「排隊槍斃」的戰術簡直就是送死戰術,但實際上,這卻是當時最先進、最實際的戰術,沒有任何其它戰術能比它更加有操作性。


我們擔心的無非是排成排之後不是給對面當靶子嗎,一輪射擊之後估計都沒活人了。但是我們還要結合當時的武器水平來談戰術,在當時火槍的命中力十分感人。首先我們要明白那時的槍械還都是火繩槍,再先進點也不過是燧發槍。那時的火槍製作工藝水平差,零件公差大,火藥殘留嚴重,致使彈丸與槍膛咬合不能太緊密。一般來說,歐洲18世紀的火槍,彈丸與槍膛遊隙一般在1.5至2.5mm之間。再加上當時的槍還都是滑膛槍(沒有膛線),所以子彈蹦蹦跳跳出膛之後往哪兒飛,只有上帝才知道。
廣告


而且當時的火槍填裝十分麻煩,在戰況激烈的戰場上即使是熟練的老兵也只能做到一分鐘3、4發的射速。低得令人髮指的擊發率和感人的命中率使得單獨一支滑膛槍的火力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排列成密集橫隊,才能取得較好的殺傷效果,而且良好緊湊的隊形可以應付騎兵的衝擊。有鑒於此,歐洲列強立刻達成了共識:大家站好幾排,把槍端平對射,反正戰線那麼長總能打中人。線式戰術主導了歐洲戰場,排隊槍斃開始流行。


線式戰術看起來簡單,實踐上是很難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隊形,長達數公里的幾列橫隊,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得聽著鼓點,按照固定步幅齊步走,這需要長時間反覆的訓練才能做到。一旦放羊就只有被屠殺的命運了,所以說:隊形就是戰鬥力。


就拿英國舉例來說,英國陸軍很注重隊形訓練,在進行長時間機械般的訓練的基礎上,除了賞金鼓勵(最前排的薪資高),還有軍士的打罵、軍棍和皮鞭,直到士兵變成一個面對槍林彈雨淡定如常、聽口令前進裝彈射擊的機器人。槍一響不但不會轉身跑路或裝死,還得在前排士兵倒下後,主動填空,保證火力密度。

 

廣告

而且在列隊前進時,軍官一般是走在隊伍的最前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