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科學小知識》起床的技巧,決定大腦效率好不好

新奇古怪

 
    
你是否有時在起床時會感到頭昏眼花,明明睡眠時間和平時差不多,但一整個上午仍然感到昏昏沉沉? 其實這是起床的方式出了問題。 原來,我們的睡眠可以分為「快速動眼睡眠期」和「非快速動眼睡眠期」,兩者的睡眠週期大約在九十至一百二十分鐘,會在睡眠時多次地轉換直到清醒為止。如果是在深度睡眠的「快速動眼睡眠期」被鬧鐘強迫喚醒,此時頭腦便會感到非常地混沌,難以有效率地從事接下來的工作。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盡可能減少對鬧鐘的依賴:看是要在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讓大腦能夠習慣性地自然清醒,又或者是記住自己需要多少時間睡眠,讓自己能在睡眠剛好足夠的狀態下醒來。 此外,由於一般人的生理時鐘就是設定在白天工作,所以光線的照射也是能讓人自然清醒的方法之一。如果是居住在採光不好的房間,也可以使用定時器開啟任何能散發光線的電器。 當然,有些人要精準地控制起床時間可能比較困難,那麼不妨在剛睜開眼睛時,先試著讓手與腳指不斷地做開合動作,產生電流來活化大腦,也能夠避免直接的起身讓血液得急速由心臟傳送到腦部,進而造成大腦的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身體對抗壓力的主要荷爾蒙之一──「皮質醇」在起床後的二十分鐘會達到當天的最大值,之後整體便會逐漸下降,這也就是人體既有的生理時鐘之一。也就是說,越讓人感到困難的工作或學習也就要越早進行,才不會被過多的壓力或挫折感給影響心情。 ByENL小編-肉肉